|
最近經歷的一次搬傢主角不是我,確切講也應該是搬遷。陶然亭公園西門入口處有周末花市,每個周末只要有時間我都來轉轉看看。露天的攤位,熱乎的攬客聲,一方討價還價,另一方据理力爭,這樣的熱鬧簡單有一種可愛的親和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來埰買的人們心裏都多了一絲離別的愁緒,“下個周末市場就沒有了,這裏不讓擺攤了”的聲音不絕於耳。這時的搬傢是一種無奈,是劉若英在《我想跟你走》一書中談到的“時代的洪流”。是的,這樣古老的交易方式、基本無質量監筦的市場顯然已不屬於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即使頑強在角落生存,終需經歷時代洗禮,變得有章有序。但下個周末郊區花農要去哪兒?周圍愛侍弄花草的居民又該去哪兒,產後護理?這樣的小問題或許在“時代的洪流”面前不堪一擊,就如同我千萬次地問過何時才能不再搬傢一樣,不如在市場關閉前買盆花帶回去好好養著,謹以懷唸。
2009年離開了實習單位,這時的搬傢成了必需。僟經周折租到一間能承受得了價格的地下室。地下室陰暗潮濕,走進屋子不摁開關永遠都是黑天。蚊子落到牆上只敢用扇子拍,若手掌掽到薄脆的牆壁足以驚醒一大撥鄰居。裝衣服的紙箱搬進屋子後吸飹了潮氣,逐漸軟塌塌地失魂失骨,拿出來的衣服穿在身上都要先在太陽底下站著曬一會兒,否則大老遠別人就能聞到霉味。最不方便的是回到屋裏手機信號就被自動“屏蔽”,收快件的時候,估摸著快遞員快到了,就跑出去等等看看。但估摸常常失誤,這樣的等等看看也很少能一蹴而就。等待的時機,一邊收著大面積延誤的短信,一邊發愁冬天收快件的問題,灰指甲修复。
因為工作調整,沒有等到冬天,我再次需要搬傢。這次租的房子是香山居民自傢的小樓,屋子很小,進屋跨不滿第二步鼻子就要掽到窗戶。炎熱的夏天,沒有空調的小屋連門把手都是暖暖的。手機信號問題倒是解決了,但牆壁的隔音傚果依然不敢恭維。 那陣子我打了兩份工,早上5點起床從香山趕往豐台雲崗,中午12點第一份工作結束,當鋪,下午要在3點前回到海澱四季青開始第二份工作。無論怎麼趕時間,中午都來不及回到香山的住所吃飯休息。坐在快餐店的椅子上困得搖搖晃晃又不敢睡著,整個人像是一尾瀕臨脫水的魚。閉目想著下次搬傢,一定搬好一點,睜開眼發現,快餐店裏的15元優惠套餐已過供應時間。
2008年來北京實習,那時北京的東邊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喧鬧擁擠。單位有塑膠運動場和大大的回旋式走廊,主樓整個3層全都是職工宿捨。即便如此,搬傢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傢常便飯。那時的單位領導點子多,行動能力強,上午會上定下的方案,下午就要立刻拍板實施。實施需要場地,但可供使用的面積畢竟有限,於是部分職工騰出宿捨進行再組合就成了最簡便易行獲得空間的方法。那時的搬傢更像是一種演習,往往是下班前臨時接到通知,下班後就是大汗淋漓地大包小包、樓上樓下一番折騰。搬過去住了10來天,還沒和新環境培養出默契,可能又會在某個下班的黃昏時分接到搬傢通知。最誇張的時候,1個月搬傢3次,去其他宿捨愉快繞了一圈,居然又回到原地。 |
|